【行业新闻】解决充电痛点,充电桩的发展应把握哪些趋势
电动车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末,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1.8万个,2014年年底,我国交直流充电桩为3.1万个。此后的2015年和2016年,受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和相关政策扶持的影响,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增速分别高达115.7%和185.3%。这也是充电桩在资本市场最“高光”的两年,之后,充电桩保有量年增速放缓,但每年同比增幅仍超50%。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53.1万个,私人充电桩71.2万个,车桩比约为3.5:1,而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建桩业务基本停滞,但即便如此,截至2020年2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4.5万个,同比增加43.8%。
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480万个充电桩,满足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其中,分散式公共充电桩50万个,私人充电桩430万个。目前,公共充电桩已经提前达成规划要求,但私人充电桩数量仍远远不足。另外,依照规划,车桩比约为1:1,但目前车桩比为3.5:1,即3.5辆车共用一个充电桩,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从充电痛点和趋势方面给给出了建议。
虽然我国充电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行业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从运营商角度看,充电服务的商业模式尚未明晰,单靠充电服务作为主要收入的商业模式,远远不能支撑重资产的充电服务市场持续发展。充电站找地困难、成本高、专供电问题等长期困扰充电服务运营商。充电设施规划布局不合理导致的结构性稀缺和公共充电桩利用率偏低同时存在,电动汽车充电引发火灾等事件也影响者各方信心。
从车主角度看,充电体验差是最主要的不足。小区建私桩困难,存在风险隐患;充电互联互通不足,软件入口偏多,但实用性不足,寻找性能良好、油车不占位的充电桩困难;针对出租、共享、物流等特殊车型的充电需求还不能满足,电动汽车使用成本低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